2015/03/22

近日業務講習有感

3/20()難得偷閒參加例行的個金業務講習,不外乎介紹近期的業務規定跟承作的貸款種類、應注意事項等催眠內容,blabla…

先從個金貸款餘額開始說起吧。目前房貸餘額排名前三名為土銀、合庫、台銀,眼下近期政策多半是微量增加或持平餘額;在新年度開始之際,不論是大型建商或銀行端都普遍認為未來房價即將反轉,歷經了自SARS風暴結束後的10年大多頭,包括金融海嘯後央行維持超低利率,已將北部都會區房地價格推升到不可置信的地步,連帶也產生外溢效果,具話題性的、有炒作空間的(位居交通要地、不知何時完成的公共建設)建案以及舊屋也一併雞犬升天。這可好了,參考全國購置住宅貸款餘額(http://goo.gl/zhnj25)從民國90年的2.2兆元,至103年初已然逼近6兆元,成長幅度相當驚人。至於將市場資金大把投進住宅貸款背後代表的警訊、反應什麼社會現象以及對經濟發展的戕害更可以另闢專章討論了,私以為JOE大的見解相當精闢專業。

然而,現今國銀間討論最夯的議題無非是國際化與海外發展,在業務蒸蒸日上、服務越來越周全的同時,也必須符合國際清算銀行規定。就目前巴賽爾協定3(The Basel III Accord)而言,對於「銀行第一類資本」佔「整體加權風險性資產」之比率(BIS ratio),歸範為至少達8.5%,整體適足率必須達10.5%以上。就比率而言,要求愈高的比率意味著在同樣的風險性資產下,必須有更多的自有資本注入,如此銀行使用槓桿操作之倍數將會愈來愈低,於風險控管層面自然是正向的;但對自有資本增加相對不易的官股銀來說,無非是一大難題。

以八大官股之列,兆豐銀(mega bank)擁有最好的資產品質,多年的高獲利也不斷增加其淨值,使得適足率對於兆豐銀而言困擾最低。最麻煩的應是台銀、土銀兩家國營行庫,近期傳出土銀即將公開上市(IPO)的消息,由於政府並沒有這麼多資金按照比例增資,派出其他國營事業當打手算是權宜之計,於是財政部未來對於土銀的持股比將降低到7成左右;這也顯示政府的立場僅能顧及台銀的「血統純正」,其他七家就自求多福了,但不管如何,從先前的彰銀案,可看出政府會不計手段保住對於八大行庫的實際控制權(http://goo.gl/mduhyh)

那麼,為什麼要重視BIS ratio?有多少資本才能做多少事情,對銀行而言,存款是負債;放款及貼現才是資產科目,但是要把資金貸放出去就會增加(加權)風險性資產,此又可因不同的貸放用途來區分風險係數,這意味著貸放1元不一定就增加1元的風險性資產。為了維持BIS ratio,妥善控制風險性資產便很重要,不是增加資本,就是減少風險性資產,一翻兩瞪眼。本行又要傷腦筋了,資本總額要增加太難(近期已增資220),不如先降低風險性資產還比較實際,BTW沒放款就沒利息收入啊怎麼辦?於是得到「係數高的放款就盡量少做甚至不做」的結論。但房貸是個人金融的命啊,個人貸款分類中,以房屋擔保的放款量約莫是信用貸款的數百倍以上,做一件房貸可以抵過10多件以上信貸金額都不為過。

這時候總行的長官就聰明啦,既然房屋擔保貸款不僅要做壓力測試(http://goo.gl/6XvmMa),還要被立委諸公拿顯微鏡檢視,真是好累累,不如就來增加其他收入吧!

一、搭配房貸壽險來增加無風險手續費收入:
手收佔保費總額竟然高達22%,又不會增加風險性資產,真是好棒棒。問題來了,北市的房價總額多半較高以及買房者平均年齡較高,這導致核算後保費高的驚人,試想買了一間房,壽險保費竟然要600萬,還不如去買BENZ CLA250還可以搞個兩台互尬咧。對於檢討北市分行承作房貸壽比率低著實沒意見,但是考量到高額保費(即便採取保費融資也受限於貸款成數上限)及台北市銀行密度、消費者的忠誠度,本行在中南部某些地區的經營優勢非北市這多樣銀行選擇下所能比擬的。私以為拿華南銀北區業績來相比也意義不大,建議也要拿該行行員流動率來一併考量,相信總行會了解什麼是:「百年傳統、全新感受。」

二、推廣各項個人信用貸款:
長官說了:「本行的房貸客戶這麼多,應該利用這些資源來推廣更多業務啊。」是啊,我們也知道信貸的利差高,風險係數也還算合理,總行也汲汲營營要追隨金管會政策,BANK 3.0喊的很大聲;於是最近在本行網頁上加入了線上信貸金額試算,對於各授信條件也能得到初步的試算概況。

然而,試想,如果真的要推廣信貸的話這會是多零散的業務,從簽約文件到核准撥款,竟然全部仍在傳統分行制的架構運作,一家分行的個金經辦能有多少人?應付特約商店、信用卡還有傳統房貸業務都快分身乏術了,偶爾還要支援存款櫃台,當大家時間太多?

要推大數據(現在不知道big data好像會被笑捏)還是data mining,這早就不是新鮮事,統計導入巨量資料分析已發展悠久,只是最近突然夯起來。WELL,那麼總行要如何去面對這個看似新潮流的潮流?專業招募統計分析人員嗎?建構海量資料庫嗎?現有行員有辦法勝任嗎?換句話說,現有的人力資源架構下幾乎不可能去做這件事。簡言之,眼下本行的莫名人力調配有時根本胡搞,台政大學歷的放在存款櫃台,當然年輕人是該多磨練,只是少數人受不了就打包離開,不是就浪費了一位潛在優秀人才?光是類似國軍的人力資源調配就應該必須徹底改革,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Anyway,總行長官最後疑惑:「為什麼中國信託、北富銀這種小銀行可以獲利比本行高那麼多?這不科學啊?」這當然不科學啊,根據103年底中央銀行資料,中信銀資產為2.389兆元、北富銀資產為1.941兆元,前者已經超越一銀、華銀,變成第五大銀行(僅次台銀、兆豐、本行、土銀);北富銀也即將邁入2兆大關,看不出來這兩家銀行小在哪,這觀念還活在省政府年代嗎?又問了:「為什麼這幾家小銀行獲利還比較高啊?我們是泱泱大行捏?」除了更有效的管理效率之外,新銀行根本還沒正式面臨到人員退休問題,行員多的是自行求去,本行這種從搖籃到墳墓的工作制度完全是不同世界好嗎?想要獲利高一些,就全面導入KPI,認真的檢視面有人員的績效,完全業績導向去辦理,問題是這做的到?工會不會抗議嗎?想當然爾,在現有的僵固獎勵機制下,想達到與民營銀行類似的業績水準,無非是癡人說夢了。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2.5 台灣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