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1

[短評] 飢餓遊戲:星火燎原 The Hunger Games: Catching Fire


二部曲繼續延伸了第一部,Katniss 和 Peeta史無前例的創造兩人獲勝的結局,對於都城而言無非是巨大挑釁,但礙於比賽規則,獲勝者可保有餘生平安無憂,掌權者也幾乎無法對兩人進行制裁。於是,第75屆的Hunger Game便以Quarter Quell(大旬祭)的名義,要求仍在世的獲勝者再次進行抽籤並擴大舉辦,而被總統視為眼中釘的男女主角在這樣設定下,篤定必須代表district 12參加大旬祭。

Fear and Hope

飢餓遊戲要呈現的絕非殘酷的殺害過程抑或是別出心裁的戰鬥技能,它想表達是典型的獨裁政治、人權探討與高壓政權必然後果。都城與各區之間的關係相當獨特,在多年前的叛亂過後,都城清算了第十三區(District 13),並依據各區的產業特性,讓各區各司其職分工生產都城所需之物資,十足的計劃經濟模板。從諸多細節可以看出各區的人民對於都城早已積怨,只是敢怒不敢言,而統治者透過強力的維安控制系統來宰制百姓,壓力之大不言可喻。

Every revolution begins with a spark


在第一部中,男女主角的奇蹟勝利卻讓產生了難以控制的後果,因為人民看到了一絲曙光。從原本毫無機會、徹底無法翻身的階級體制裡頭,一位平凡無奇的女孩竟然改變了為時70餘年的殘忍遊戲該有的結局!而勝利者的巡迴演說更是一絕,男女主角一開始天真的以為可以講述自己的想法,殊不知觸犯了禁忌,在連累了部份的百姓後才發現自己受到多大的限制,即便贏得了遊戲,卻失去了永遠的人身自由,必須一直當作政府的樣板人物為政府的恩惠歌功頌德一番,說實在也挺可悲的。


如同電影名稱一樣,星星之火得以擴散,各地開始展開起義反抗極權統治,這應仕女主角始料未及的,甚至一直到最後才知道自己竟然完全被蒙在鼓裡,或許是必要之惡吧。在第三部中,相信女主角會有更多主控權才是,能用他自己的方式去詮釋mockingjay這個象徵。


隱喻


都城的城市規劃挺像平壤(Pyongyang)的,也許援用了北韓對於人民的控制的意象,順道嘲諷了獨裁國家門戶顯現的不過是假象罷了,各地的百姓卻身處於水深火熱,可能連基本的飲食都有問題。「在12區的人民三餐不繼,都城的人卻需要催吐以吃下不同種美食」by Katniss




無疑的,飢餓遊戲片中傳達了強烈的政治意涵,雖是有點陳舊的議題,但這樣的現象相信不會在人類歷史上消失的。擁有民主制度的台灣,檯面上政治紛擾被年輕一輩的人所唾棄,甚至不願意參與政治、對政治現象冷感,實在是相當可惜。政治便是眾人之事,「吵鬧」總是比一言堂好上太多了,不是嗎?


圖片引用自: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2.5 台灣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