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3

Week2:週誌

這星期延續了上星期的就業服務中心之課程,星期一由就業服務課的職員為我們解說關於就業服務課的實務操作內容與業務介紹。相較於職業訓練課,目前的就業服務課負擔的業務量較少一些,沒有承接暫時的中央或是內部的重大方案,以基本業務為主。上課中仍不免強調關於新的就業服務站台之設立,並針對北縣升格後的中央站台接收問題做了說明,理應是會把原本屬於中央的板橋、三重、新店等站台收回,由縣府自行管轄,另一方面也會整合原有的地方站台,並開始實施中央的三合一服務流程,由於目前台北縣的就業服務站台並沒有提供關於失業給付的的業務,導致民眾可能會產生跑了許多地方才能把一些相關的事件辦理完成的抱怨,故在未來,中央站台合併與新服務提供兩項目將會是就業服務中心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而就業服務課也有針對青少年假期時的打工安全作把關,包括了不實徵才的預防,求職防騙等業務,結合青春專案的執行,以達到保護青少年的目的。針對於青年學子即將畢業的求職準備,也有規劃了職業探索和校園宣導的方案,以盼能在莘莘學子尚未離開校園時即對工作職場有所瞭解。


在補貼的作業方面,就業服務課也負責了「求職輔助金」的計畫,藉由公益彩券的盈餘來作為執行之經費,以每次一百元新台幣為基準,並規定四次的領取上限。在後來實際走訪舊物服務站的行程也體驗到了現場實際發放求職輔助金的狀況。透過如此補貼方法,失業勞工的確較有意願走出陰霾而尋求工作機會。倘若能因此而使失業勞工到達就業服務站、獲取更多工作資訊,此政策之成效也就體現了。


在敝系老師,也是前任台北縣副縣長-林萬億教授的課堂中也上過關於大溫暖計畫的內含與實施的要點,有感於後續之政黨輪替,本以為可能如此美意的之政策就這麼消失,但勞工局也根據此計畫來規劃出-新希望關懷中心的設置,當然,這也結合了跨局處的資源系統,例如社會局,對於失業勞工提出就業扶助、助學措施、生活扶助與心理輔導的服務。


對於資遣通報方面,不同的適用狀況也會有不同因應措施,在以往的觀念中,往往離職的情況相當單一,在經過講解後才發現,相異的離職緣由也有各自的認定與處理方法,而判定所謂資遣通報之合法性與接受業主提出資遣通報的任務也由就業服務課所管轄。在工作人員分享中也體會了體制上的僵硬與現實中的認定有所不同,在原則上如果能從寬認定,也會依照情形之嚴重程度來加以認定是否違反規定。


第二天即是待在就業服務課的最後一天,安排了前往五股的就業服務站台的觀摩實習。地點位於即將進入五股工業區的五工七路上,算是一棟相當顯眼的建築。(其實也就是勞工育樂中心)由於在此之前都沒有實際演練或是參觀的機會,心情上是比較緊張的,熱心的站長也馬上為有點尷尬的我們帶位,並解說五股就業服務站的業務內容,而在實際臨櫃作業之前,先由個案管理員為我們解說他的負責業務項目。相對於其他的業務人員,個案管理員的工作內容與性質釋教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可能不是與就業服務切身相關的業務,但是其重要性卻也不可忽視。針對個案管理的方面,社工領域的學生應該會較為熟悉的,而實際的講解內容其實與上課時的內容類似,也比較容易理解個案管理員在就業服務站的功能。不論如何,為案主評估與幫助其連結資源即是個案管理員的首要任務,在就業服務站求助的案主,往往可能是有多重資源上的缺乏的情形,即便就業服務幫助他找了工作,然而,並不代表案主的問題完全解決,很可能僅是一部分的片面解決,卻未能切入問題核心,此時,多重面向的評估是勢必要展開的。


在經過了個案管理員的解說後時間也差不多來到了中午,由於下午就業服務站將會舉辦現場徵才的活動,故站長希望實習生能協助他們的活動進行。結束了勞力密集的會場佈置動作後,有意願參與徵才的民眾也陸續抵達現場,我與另一位實習生-冠依,便暫時充當會場的服務台人員,接受民眾們的洽詢。在閱覽過實際徵才內容後,發現其要徵求的職缺並不是擁有優渥的工作環境與薪資,而僅是較為低技術層面的作業員。即使如此,對於失業的民眾而言,擁有穩定的工作仍然是值得他們追尋的。會場的服務工作雖然單調,民眾的問題儘管有時會令人煩躁(如突然集體劈頭發問的狀況),不知道為何,在整個過程中,卻也感覺自己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心情也愉快了起來。看著求職民眾順利的把自己的履歷交到商負責人員的手中,那種成就感也是難以言喻的。


在服務台的業務告一段落後,我們兩位變成會去臨場演練櫃台人員的作業程序了,即使之前有熱心的櫃台阿姨操作示範過,心中不免還是有點忐忑,深怕到時候出了亂子,也傷害了民眾的權益。我們在剩餘的時間中也只有服務了兩位外籍配偶,由於語言上的差異,我與夥伴並不能十分清楚的瞭解他們的對話內容與實際的需求為何,加上介紹卡的開設限制,前後也發生了許多令人莞爾的烏龍事件,不過兩位外籍配偶也十分配合,並沒有因為我們手腳遲緩而顯得不悅。過了幾家廠商的協調失敗,我們最後也幫助他們找到了在五股工業區的麵包廠的工作機會,老闆也允諾了面談的時間,其他的就看他們兩人的造化,不過,還是希望他們能夠求職順利,儘快找到工作養家了。


五股界又服務站算是讓我印象頗為深刻的一天,脫離了一般的上課環境,實際操作雖然令人感到受作或是害怕,但在最後發現自己是真的幫助這些人的時候,那種感覺真的非常的棒,我想這也是第一線工作者能持續為這些弱勢朋友打拚的動力吧!


接下來的三天為勞工組織課的時間,第一天就展開了參訪的行程,首先是台北縣的總工會。實際走訪後發現總工會竟然也就在縣府附近,並不十分遠,約莫幾分鐘後便到了目的地。總幹事相當熱情的招待我們,也泡了熱茶招待我們。在環顧一下四周後,也稍微對總工會的功能與工作環境有些瞭解。在一開始簡介中,總幹事說明了創會歷程與現實台北縣的工會大致發展情形,包括了奇妙的五個總工會並立的狀況等等。他認為,現今的總工會林立狀態是因為歷次的理監事選舉所造成的派系爭鬥問題。其實,想想也是非常合理,在此區域得不到青睞,大可出走再創一番事業,只是當時我並沒有提問為什麼其他基層工會會支持一個「突然」多出的總工會,由於總工會成立必須要有90個基層工會支持才行,也很容易讓人聯想是否會有既存工會對潛在工會「競爭者」進行抵制,而新的競爭者該如何反擊呢?[1]總之,歷史最悠久的北縣總工會當然不會因為被這種「正統性」問題所困擾,即使如此,表面的正統性與實際的成員把持(也就是所謂內在元素或是members)狀況是否完全相符?也就是說,當初出走的工會幹部們總擁有的成立背景或是支撐力量會不也是來自於這種人員正統性的訴求而被拱出?我想也很難當面詢問這些幹部大老們。


話題一轉,便連結到了已經推行一陣子的派遣法。在以往,我大約知道日本的勞動市場狀況已經被所謂的人員派遣所充斥,這種短期聘僱以及責任的劃分不明制度似乎也受到了資方的喜愛,可能的原因有下列:節省人事成本、支援臨時增加的工作量、員額限制、代替休假、生病勞工、特定性工作的需求、人事管理方便、打壓工會等[2]。不論如何,派遣的的產生的確對於勞動成本的降低有非常顯著的作用。在彭百崇老師的著作提及,勞動力其實更像個準固定要素,並不是揮之即來的生產要素(內含非薪資的勞動成本),故若是能將人事成本或是額外提供之保障取消或是規避責任,這樣的確是對於雇主有利的。


後續也包括了參與米食職業工會的代表大會與大同公司的產業大會等行程。內容與流程其實都大同小異,值得注意的是,工會中成員對於議案的同意或反對幾乎很難有什麼意思表示呈現,而一般來說,工會的代表會舉辦也流於形式化,顯而易見的,可能僅是為了維持與主管機關的補助聯繫或是維護評鑑標準而開會。即使可能難以見到一個組織的「創價過程」,但也許這也是某種低度均衡的關係,而組織的功能無法彰顯,組織便會趨於死寂。正如上課時說過得產業工會與職業工會之間之差異,似乎職業工會較為不易有凝聚力產生,畢竟成員之間可能並不熟識,在追求一個「共同利益」的目標上可能會有意見分歧的現象。另外,關於職業工會的監督問題。會中雖然有發放每人一本的大會手冊,其中也包還了最重要的歲入歲出表格與該會之資產負債表,然而,其監督過程似乎略顯草率,讓人不禁擔憂其資訊不對稱之現象是否已然發生?如此,職業工會果真的彰顯組織成員之權益,替組織成員發聲出力嗎?其結果我想是有待商榷的了。


回顧這過去五天中,理論的上課指引已經不再佔據了大半的時間,換而是實際的操作與體會,真實的讓我們自己去認知所學與現實的差異程度,並學習如何去調節,重點更是如何針對所看、所聞的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之能力養成,如此,才不枉親身走過一趟的寶貴經驗。


[1] 此部份在後來有詢問過科長,關於是否有無可能出現第六個總工會,但似乎沒有問到問題核心。

[2] 引用自網路文章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2.5 台灣版」授權條款釋出。